Python中的闭包总结(2)
def lru_cache(expire=5):
# 默认5s超时
def func_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 **kwargs):
# cache 处理 bala bala bala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inner
return func_wrapper
@lru_cache(expire=10*60)
def get(request, pk)
# 省略具体代码
return response()
不太懂闭包的同学一定得能够理解上述代码,这是我们之前面试经常会问到的面试题。
第二个场景 ,就是基于闭包的一个特性——“惰性求值”。这个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在数据库访问的时候,比如说:
# 伪代码示意
class QuerySe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ql):
self.sql = sql
self.db = Mysql.connect().corsor() # 伪代码
def __call__(self):
return db.execute(self.sql)
def query(sql):
return QuerySet(sql)
result = query("select name from user_app")
if time > now:
print result # 这时才执行数据库访问
上面这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展示了通过闭包完成惰性求值的功能,但是上面query返回的结果并不是函数,而是具有函数功能的类。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Django的queryset的实现,原理类似。
第三种场景 , 需要对某个函数的参数提前赋值的情况,当然在Python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访问 functools.parial,但是用闭包也能实现。
def partial(**outer_kwargs):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 **kwargs):
for k, v in outer_kwargs.items():
kwargs[k] = v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inner
return wrapper
@partial(age=15)
def say(name=None, age=None):
print name, age
say(name="the5fire")
# 当然用functools比这个简单多了
# 只需要: functools.partial(say, age=15)(name='the5fire')
看起来这又是一个牵强的例子,不过也算是实践了闭包的应用。
最后总结下,闭包这东西理解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在Python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这篇文章算是对闭包的一个总结,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