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odeJS的前后端分离的思考与实践(四)安全问题解决方案_node.js
前言
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中,从开发的角色和职能上来讲,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往传统中,只负责浏览器环境中开发的前端同学,需要涉猎到服务端层面,编写服务端代码。而摆在面前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如何保障Web安全?
本文就在前后端分离模式的架构下,针对前端在Web开发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并提出解决方案。
跨站脚本攻击(XSS)的防御
问题及解决思路
跨站脚本攻击(XSS,Cross-site scripting)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攻击Web网站的方法。攻击者可以在网页上发布包含攻击性代码的数据,当浏览者看到此网页时,特定的脚本就会以浏览者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来执行。通过XSS可以比较容易地修改用户数据、窃取用户信息以及造成其它类型的攻击,例如:CSRF攻击。
预防XSS攻击的基本方法是:确保任何被输出到HTML页面中的数据以HTML的方式进行转义(HTML escape)。例如下面的模板代码: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description</textarea>
这段代码中的$description为模板的变量(不同模板中定义的变量语法不同,这里只是示意一下),由用户提交的数据,那么攻击者可以输入一段包含”JavaScript”的代码,使得上述模板语句的结果变成如下的结果: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
</textarea><script>alert('hello')'</script>
</textarea>
上述代码,在浏览器中渲染,将会执行JavaScript代码并在屏幕上alert hello。当然这个代码是无害的,但攻击者完全可以创建一个JavaScript来修改用户资料或者窃取cookie数据。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将$description的值进行html escape,转义后的输出代码如下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
</textarea><script>alert("hello!")</script>
</textarea>
以上经过转义后的HTML代码是没有任何危害的。
Midway的解决方案
转义页面中所有用户输出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转义有以下几种情况和方法:
1. 使用模板内部提供的机制进行转义
中途岛内部使用KISSY xtemplate作为模板语言。
在xtemplate实现中,语法上使用两个中括号( {{val}})解析模板数据, ,默认既是对数据进行HTML转义的,所以开发者可以这样写模板: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description}}</textarea>
在xtemplate中,如果不希望输出的数据被转义,需要使用三个中括号({{{val}}})。
2. 在Midway中明确的调用转义函数
开发者可以在Node.js程序或者模板中,直接调用Midway提供的HTML转义方法,显示的对数据进行转义,如下:
方法1:在Node.js程序中对数据进行HTML转义
var Security= require('midway-security');
//data from server,eg {html:'</textarea>',other:""}
data.html =Security.escapeHtml(data.html);
xtpl = xtpl.render(data);
方法2:在模板中对HTML数据进行HTML转义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Security.escapeHtml({{{description}}})</textarea>
注意:只有当模板内部没有对数据进行转义的时候才使用Security.escapeHtml进行转义。 否则,模板内部和程序会两次转义叠加,导致不符合预期的输出。
推荐:如果使用xtemplate,建议直接使用模板内置的{{}}进行转义; 如果使用其他模板,建议使用Security.escapeHtml进行转义。
过滤页面中用户输出的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