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盟编程博客 | 无障碍搜索 | 云盘搜索神器
快速搜索
主页 > 软件开发 > C/C++开发 >

Visual Studio 2010中C++的四大变化(1)(2)

时间:2011-04-12 23:1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分享到:
静态断言static_assert 在之前的C++标准C++03中,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断言: ◆使用预处理中的条件编译和#error指令,可以在预处理阶段检查一些编译条件。 ◆可

静态断言static_assert

在之前的C++标准C++03中,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断言:

◆使用预处理中的条件编译和#error指令,可以在预处理阶段检查一些编译条件。
◆可以使用宏assert来进行运行时检查,以确保程序逻辑的正确性。

但使用#error方法是非常烦琐的,并且不能够对模板参数进行检查,因为模板实例化是在编译时进行,而#error方法是在预处理阶段进行的。而assert宏是在运行时进行检查。不难发现,我们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可用于在编译时检查的工具。于是,静态断言应运而生。

在新的C++标准C++0x中,加入了对静态断言的支持,引入了新的关键字static_assert来表示静态断言。使用静态断言,我们可以在程序的编译时期检测一些条件是否成立,这个特性在调试模板函数的模板参数时特别有用。在编译的时候,模板函数实例化,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静态断言去测试模板函数的参数是否按照我们的设计拥有合适的值。例如下面这段代码:

  1. template <int N> struct Kitten {   
  2. static_assert(N < 2, "Kitten<N> requires N < 2.");   
  3. };   
  4.  
  5. int main() {   
  6. Kitten<1> peppermint;   
  7. Kitten<3> jazz;   
  8.  
  9.  return 0;   
  10. }  
  11. template <int N> struct Kitten {  
  12. static_assert(N < 2, "Kitten<N> requires N < 2.");  
  13. };  
  14.  
  15. int main() {  
  16. Kitten<1> peppermint;  
  17. Kitten<3> jazz;  
  18.  
  19.  return 0;  


当我们在主函数中使用“1”去实例化Kitten这个结构体时,在编译的时候,静态断言static_assert会测试参数N的值,当N的值小于2时就会产生一个断言错误,并将相应的调试帮助信息输出到“Error List”窗口中,这样程序员就可以对问题快速定位,解决问题就更加方便了。

另外,静态断言还带来很多其他的优势。例如静态断言在编译时进行处理,不会产生任何运行时刻空间和时间上的开销,这就使得它比assert宏具有更好的效率。另外比较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如果断言失败,它会产生有意义且充分的诊断信息,帮助程序员快速解决问题。

auto关键字

在C++中,auto关键字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从Visual Studio 2010开始,auto关键字将用于指引编译器根据变量的初始值来决定变量的数据类型。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auto当成一种新的数据类型,它可以“从初始化器(initialize)中推导出所代表的变量的真正类型”。这种对auto关键字的使用方式可以大大消除当前替代方式所导致的冗长和易出错的代码。我们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1. #include <iostream>   
  2. #include <map>   
  3. #include <ostream>   
  4. #include <regex>   
  5. #include <string>   
  6. using namespace std;   
  7. using namespace std::tr1;   
  8.  
  9. int main() {   
  10. map<string, string> m;   
  11.  
  12. const regex r("(w+) (w+)");   
  13.  
  14. for (string s; getline(cin, s); ) {   
  15. smatch results;   
  16. if (regex_match(s, results, r)) {   
  17. m[results[1]] = results[2];   
  18. }   
  19. }   
  20. for (auto i = m.begin(); i != m.end(); ++i) {   
  21. cout << i->second << " are " << i->first << endl;   
  22. }   
  23.  
  24. return 0;   
  25. }  
  26. #include <iostream> 
  27. #include <map> 
  28. #include <ostream> 
  29. #include <regex> 
  30. #include <string> 
  31. using namespace std;  
  32. using namespace std::tr1;  
  33.  
  34. int main() {  
  35. map<string, string> m;  
  36.  
  37. const regex r("(w+) (w+)");  
  38.  
  39. for (string s; getline(cin, s); ) {  
  40. smatch results;  
  41. if (regex_match(s, results, r)) {  
  42. m[results[1]] = results[2];  
  43. }  
  44. }  
  45. for (auto i = m.begin(); i != m.end(); ++i) {  
  46. cout << i->second << " are " << i->first << endl;  
  47. }  
  48.  
  49. return 0;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auto关键字来代替了真正的数据类型map<string, string>::iterator,这使得整个代码自然而简洁。另外,跟其他数据类型一样,我们也可以对auto关键字进行修饰,例如添加const,指针(*),左值引用(&),右值引用(&&)等等,编译器会根据auto类型所代表的真正的数据来决定这些修饰的具体含义。为了兼容一些旧有的C++代码,我们可以使用/Zc:auto这个编译器选项,来告诉编译器是采用auto关键字的原有定义还是在新标准C++中的定义。


精彩图集

赞助商链接